我晚上时常看的一个节目是CCTV10的百家论坛,有时CCTV4播放的也会看的。 就当是说书,或者听别人讲历史,看自己是否能从中体会出什么道理。

     昨晚是易中天先生主讲的品三国,大都是他的体会,不过感觉还是有些道理的。昨晚讲的是三国时期的三对主臣的关系。

      曹操与荀彧:两人都是理想主义者,两人的想法都有道理,但两人的想法起了冲突,最后的结果,对两人都是悲剧。曹操要打击士族(例如杀孔融),而荀彧也是士族的代表人物,荀彧想的是维护汉室。等曹操死后,他的儿子曹丕才开始笼络士族。
      曹操有大志,但没有蓝图,四处尝试,所以被骂的多。

      孙权与鲁肃:两人都是现实主义者,孙权只想建立一个自己的帝国,他联合士族统治了江东。鲁肃是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,联刘抗曹,甚至把荆州借给了刘备,死后得到了孙权三七开的评价。

      刘备与诸葛亮:刘备胸怀大志,遇见诸葛亮之前,也是像只苍蝇一样四处撞,不知道怎么飞。诸葛亮有理想也有蓝图,隆中对后让刘备豁然开朗,这段时期是他们的蜜月期,如鱼得水大概就是这段时期了。赤壁之战后,诸葛亮在军中才有了正式的职务——军师中郎将,负责后勤和财务。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当年汉高祖刘邦评定得天下的第一功臣是萧何,而萧何就是负责粮草的。但,诸葛亮是否真的那么风光呢?易中天说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微妙了,诸葛亮太正派了,不可能去夺同姓的土地。刘备攻打益州时带的是庞统,庞统就说了不夺白不夺,反正你不夺就被曹操夺了,夺过来还可以封刘璋一个大官嘛。庞统还是深谙厚黑学的嘛,抢了别人的地盘还自圆其说。刘备攻打汉中带的是法正,镇守荆州的是关羽,这些都与诸葛亮无关的。后来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,历史上没有记载诸葛亮的意见,我个人认为那时诸葛亮说话还没有足够的份量,诸葛亮在事后说了一句,要是法正在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