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晴
今天看westgua说过的另外一本书《投资心理学》,他说还不错。我今天看了一下,写的还比较有趣,有些还是很对的,就当休闲书看了。
下面是边看书边对照自己写的一些东西:
手头有两只股票,一只盈利20%,一只亏损20%,你要卖一只换钱,你要卖哪只?就算卖亏损20%的更有利,大部分人肯定是卖盈利20%的,因为赚20%有自豪心理,亏损20%有懊悔心理。 —— 我之前是这样的,套住的就放着了,卖掉了涨的更多更快的股票。
投资者通常后悔采取了行动,却很少后悔没有采取的行动。 —— 所以。。。我没后悔过之前没买房,这是符合心理学的。
“赌场的钱”效应 —— 这回买房的时候,我谈定金和中介费的时候,总有种这些钱是打新股赚来的心理(今年新股预计赚7w,刚好够5w首付和1.62w中介费),心里也不太在意,或者我根本没把这笔钱跟我上班挣到的钱等同,因为来得太轻易了。如果是用于投资,这样的心理是不对的,因为这都是自己的钱,应该同等处理。钱不应该有标签,“辛苦赚的钱”、“容易得来的钱”、“意外的钱”、“固定的钱”、“流动的钱”。
赌场赢了钱,会继续赌吗? —— 实验中,如果赚了钱,77%的学生选择继续赌;如果没赚到的,只有41%愿意去赌。我想,在牛市中可能就是这样的,当年我就是一步步从两三千块钱到砸入全部家当到股市和基金的。
蛇咬效应 —— 亏钱的人不愿意继续冒险,有被蛇咬的感觉。我还好,行情好的话,我会重新杀入股市的。新股被套也无所谓,因为我打其他新股也能赚到钱。
试图翻本效应 —— 想起了2008年股市下滑的时候,6000点被套一点点,3000点补仓,2000点补仓,跌倒1500点。书上说,只有经历大赢和大输的人“翻本效应”才更强烈。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娱乐节目,我想起了《一站到底》,拿到10件奖品的时候,问最后冲不冲,冲关成功的话就去旅游,输掉的话就损失5件奖品。
禀赋效应(现状偏差效应): 总觉得自己的东西好,觉得自己的东西能卖出高价。但交易次数越多,这种效应的影响就越少。同样数量的钱,对于继承来的钱,大部分人选择去存,说是不能浪费父母的血汗钱;对于公司的年终奖,人们是愿意买些冒险的产品的。 对于我,我只能想到那些卖房的人,敝帚自珍,非要挂牌很高,然后等一两个月没有人愿意问,或者自己被看房的人问了不买之后才主动下调价格。
贷款 —— 期限越长的贷款,利息相对就越低。假设有3年和15年,很多人还是喜欢3年。 对于我自己,我内心是期望贷款的,越长越好,但考虑到未来买二套,所以这个考虑决定了我这次买房的贷款方式。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