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30日 星期天 晴
今天MYTH同志,对我侄女没有报考华师大还有点失望(我侄女说华师大分数高,上不了),后来又跟我讨论起地点,比如厦门大学和北邮,我就说厦门大学虽好,但地点没有北京好,北京见识也广啊。提到了见识,他也深以为然。
见识是什么呢?老兵油子在打仗的时候,可能一场仗打得很激烈,死了很多人,但他也安然无恙,新兵蛋子,可能拿把冲锋枪看到敌人就突突突突突突地开枪了,老兵油子可能会嘀嗒嗒、嘀嗒嗒这样,打一枪就隐蔽一下。
在小地方出来的人,要出人头地,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但是,努力并不代表能补见识。
当我只知道清华北大复旦的时候,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对其他高校一无所知,比以为上海交大就是搞交通工具的,我也从来没听说过我报考的那所学校。
当我第一次坐火车,不知道卧铺有站牌硬座和卧铺之分的时候,可能别人都
当我还在考什么CET4和CET6的时候,别人看的是TOFLE和GRE。
当我们学校很多人还是在考研的时候,北上广的估计都很多都想着出国留学。
当我们毕业很多都去中兴华为之类的民工厂的时候,不少人就很明白挤去运营商和银行之类的。
当我毕业才有自己一台电脑的时候,Bob至少比我早四年买了电脑,早就在外面做了很多项目,在大部分人都没有手机的年代,他都买了Moto了。
当我毕业两年才知道基金和股票为何物的时候,敏敏在学校里就开始买基金了,至少早我四年。
当我至今无房无车,还攥着一把钞票故作死空头的时候,很多人毕业后没多久就买房了。
当我在嘲笑MYTH,整天还想着学这个学那个的时候,我却做着发版本、编译、沟通的无聊工作。我的那些同学,高薪的高薪,跳槽的跳槽,创业的创业。我RSS上feed的很多技术牛人,却都移民了。
当我们还在学校死读书,读死书(说实话,我真的不做学术,学那么多干什么?我学的金属工艺学、材料力学、工程制图之类的早就还给老师了),出来老老实实去打工的时候(思想都被禁锢了),国外的一些孩子都去创业去了。
我没有羡慕过别人,我知道我只是我自己,每一步做出的选择,都是自己在当时做的认为最合适的选择了,或者是迫不得已的选择(不说出来,别人很难理解,说出来不换位思考也很难理解)。所谓“最合适”,取决于当时的见识,而当时的见识,又是怎么得来的?还不是周边的耳濡目染?如果周边的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,那你的见识也高明不到哪里去。感谢互联网,现在的世界大了许多,信息发达了许多。
等做完这个破项目,我该怎么选择呢?命中注定的,还是见识注定的?
...